“盲人摸象”是個成語,說的是有幾個盲人遇到了一頭大象,他們十分好奇,就上前摸大象,然后就對別人炫耀說大象是什么樣子的。一個說:大象就像一面墻一樣;另一個說:大象就像一根柱子;第三個說:大象就像一面芭蕉扇;第四個說:大象就像一根繩子。這個故事是想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很多人對一個事物的認識由于所處的位置不同,得出的結論具有片面性,有的廣告公司吧重點放在了廣告公司靠什么盈利上。
在品牌經營領域,其實也存在著盲人摸象的現象,有人說做品牌就是做營銷,于是做營銷的就很有地位。有人說做品牌就是做形象,于是做廣告的就有理由大筆的花錢。有人說做品牌就是做公關,于是媒體炒作就很有市場。甚至有了《公關第一,廣告第二》這樣來論述不同行業做品牌的重要性。在我看來,這些說的都有道理,只是立場不同,或者是利益不同所以說法不同。但是對于企業品牌經營者而言,確實需要搞清楚三件事:一是品牌是什么,二是做品牌的目的是什么,三是如何檢測品牌經營的成果。
通過這些年對各種品牌理論的研究,對國際知名品牌實踐活動的觀察,總結了一個通俗的品牌定義來回答品牌是什么的問題――品牌就是人們對組織、產品及服務提供一切利益關系、情感關系、社會關系的綜合體驗和獨特印象;是能為特定所有者帶來長期收益的一種符號化的無形資產。這個定義對于搞品牌理論的人來講,可以說是將符號說、關系說、形象說、體驗說、資產說的概念都包含在里面了,而對品牌經營者而言,涉及市場競爭與公司定位,做品牌就是做關系,當然,品牌關系包括三種關系,這就是利益關系――品牌的功能性,情感關系――品牌的文化性,社會關系――品牌的歸屬性。我們可以用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比如一輛汽車,它帶給使用者的實際利益是將人快速地從A點移動到B點,任何汽車都必須滿足購車人的這一基本需求,我們稱之為利益關系。而不同人對于一輛汽車不同的款式、色彩的需求就屬于個性化的需求了,許多廠家就是通過不斷設計出新的款式來吸引不同消費者的,消費者也愿意為不同的款式支付更多的錢,這種關系屬于情感關系。第三就是汽車也能構建一種社會關系。當有人問凱迪拉克的老板,他們的競爭對手是大眾還是福特,這位老板的回答是:珠寶商和裘皮大衣制造商。這時候,汽車已經不是交通工具了,而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征,品牌成為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汽車價位相當的時候,有人選擇奧迪,有人選擇奔馳,有人選擇寶馬,這時一輛汽車不僅體現了使用者對車的功能(利益關系)、款式(情感關系)的需求,還要體現社會對他們的認同(社會關系)。
那么我們在回答了品牌是什么之后,還要回答第二個問題,做品牌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是提升品牌的價值。一般人理解品牌價值就是溢價能力,其實溢價不僅僅指賣的貴,否則無法解釋沃爾瑪天天低價的品牌。品牌價值其實體現為品牌的三種能力,這是交易能力(賣的多、賣的快、賣的久、賣的貴),復制能力和整合能力。麥當勞、迪斯尼這些品牌具有很強的復制能力,奧林匹克品牌具有很強的整合能力,這些能力對企業來說就是實現銷售額和銷售利潤的能力。
第三個問題就是如何檢測品牌經營的成果。這一點對企業經營者來講很重要,但是目前確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主要是缺少評測的內容和標準。在回答了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之后,我們也找到了第三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將品牌分為三個緯度,這就是認知度(包括知名度、美譽度、聯想度),參與度(廣度、深度、頻度),忠誠度(依賴性、排他性、傳承性),這一認識比過去流行的知名度、美譽度、聯想度、忠誠度更全面。我們在這一系列認知的基礎上,開發出一個品牌實力評價體系,為企業評價品牌經營成果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手段。
株洲廣告公司(www.bjaidi.cn)始終認為,中國要創建世界級的品牌,不僅要有勇氣和行動,也要講究方法,而我們提出的品牌本質說、品牌價值說和基于品牌經營說創建的品牌評價體系,如果能為中國企業的品牌經營提供一個方便之門的話,也算是一有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