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大賽宣傳海報
前陣子看了一篇文章,是關于大一時的海報設計。我想大家都知道上海世博會那個吉祥物,話說,我個人一直覺得很難看,之前也有聽說海報的設計者有抄襲《成長的煩惱》中的一個墻上涂鴉的傳聞。在我看來,那位設計師水平真不怎么樣。看完全文后我才知道,有些事作為設計師本人也很是無奈。從設計師的以往作品來看,算是一個常常為企業或者展會設計吉祥物的設計師,很多吉祥物都很可愛,算是這方面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平面設計師可以考本科嗎)。說到海報,設計師本人很無奈,說中標的海報的設計原型和海報之間可以說是相去甚遠。設計者雖說中標,但作品也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了。所以說到“抄襲”,作者更是無奈了。想想這樣的中標是慶幸還是不幸呢?感覺就像寫了篇文章寄到出版社,出版社看這文不錯,找了另一群筆者編寫一通,掐頭去尾不算,連文章的中心思想都改了,還打著原作者標記出版,最后被罵抄襲,真是無奈、可悲!
再看看現在上海不少的世博招貼,海報被壓變形,更不用說起碼的VI中的海報統一格式也蕩然無存。每個區或街道張貼的世博海報各異不說,標語+海報+區某景點的呆板模式。我可以想象到,街道阿姨發動群眾力量,抓個會PS的,不管幾歲不管啥審美,七拼八湊來一張湊數。人人都是設計師,但不是人人的設計作品都能拿來用的。看來,世人的觀念里很多時候就沒把設計當回事。在某部分人的眼里,設計師的價值或許連電腦都不如。設計師都不被重視,我們又何談設計師的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