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設計》教案
課程名稱: 版式設計 課程編號: 00420510
課程性質: 專業基礎選修課 授課班級: 02級藝術設計(1)班
授課學期:04-05第1學期 授課學時: 48學時
總 學 分: 2.5學分 授課教師: 邱 紅
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
課程編號:00420510
1. 學分:2.5
適用專業: 藝術設計
總學時數:48
實驗課時:4
一,課程性質,教學目標和任務:
1,性質:專業基礎選修課.
2,教學目標和任務:
版式設計是設計專業重要的基礎課之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設計的視覺要素,構成要素,編排設計表現內容與形式的關系,設計要素及其構成規律與方法,以及各種應用性設計的形式特點,使學生能夠進行具有感染力的版式設計,從而使作品的內容更清晰,更有條理地傳達給讀者.
3,教學方法與教學要求:
本課程核心內容是視覺思維方式引導下的形式語言研究與訓練.
1)視覺思維的訓練—-講授視覺思維的基本理論,分析編排設計的視覺要素,培養以視覺方式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習慣與能力.
2)形式語言的訓練—-什么牌子的枕頭好了解編排設計表現的形式語言,掌握運用構成要素進行分析,描述,重構的方法.
3)表現手法的訓練—-了解視覺語言形式表現的多種手法,自如運用多種體裁,材料,媒介,技法,效果.
教學內容的選擇,體現了綜合性要素提取與方法歸納,體現編排設計的內在形式元素建構,在內在規律與系統方法敘述中,實現理性分析與感性實踐的融合.以此為出發點,強化課程的功能,整合課程的結構,選擇課程的內容,優化課程的課題.
教學內容組織方式與目的:
組織方式之一: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每位任課教師自行設計課題,形成各具特色的內容與作業方式,他們之間所形成的差異,正是在學分制條件下,學生可供比較與選擇的空間.
組織方式之二: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設計10-12個課題以系列課題的方式建構出"一體化課程",以課題之間的串聯關系形成內部結構,將一定的內容—知識以課程的方式進行邏輯組織.以此打破原來分離,瑣碎的片斷知識,實行真正意義上的整合.
實踐性教學的設計思想與效果:
編排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踐性教學是通過課題練習體現的,而教學的設計思想及方法就充分體現在課題設計的思維路徑與方法中,并從根本上決定了教學效果.
1, 過程性與生成性: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形式生成的理性方式與形式推導的邏輯過程.
2, 思辨性與分析性:通過教學,尤其是課題的引導,使學生學會分析,思考,比較,選擇及發展的方式方法.
3,認知性與開發性:通過教學,在課題訓練中使學生的心智與能力得到綜合面協調的發展.
4,民族性與時代性:通過教學,使學生能把握時代精神,從中外優秀民間,民族文化中汲取設計營養.
5,結合各級專業設計展覽,鼓勵并指導學生開展專業設計創作,踴躍參展,近年來有 多幅作品獲各類獎項,成果豐碩,在本省以及周邊省份同類高校中特色顯著.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突顯課題設計在教學中的功能與價值,以課題的方式,資源,線索,內容,媒介,程序體現課程的目標與要求.以分解與綜合,趣味與理性,發散與交叉等多元,多維,多樣化課題設計方法,體現出課程的過程性與開放性.
2,加強教學環節的鏈接與整合,將理論講授,信息收集,專業調研,草圖構思,討論講評,材料選擇,作業制作,課程總結等方面構成綜合與多樣的教學方法.
3,強調學生對教學過程的體驗,強調繪制大量的草圖,多次快速方案練習,展開師生間的教學互動討論,綜合性的文本制作等.
4,大力介紹,借鑒國外院校編排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尤其在課程理念,內容,課題設計方面吸收其合理而具有創造力的因素.聘請外籍教師擔任單元教學,同時派青年教師作為教學助理,學習外教的教學設計思路與作業輔導方法,吸取他們在思維,形式意識,手法,對生活及周圍事物的觀察,對學生個性因素發現與幫助等方面的方式方法.
5,提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多媒體課件教學率達90%.課件的制作過程使課程資源,內容等知識范疇的材料得以優化,使體裁,媒介,材料,技法等課題設計要素得以有機組合與巧妙編排,使教師的思路,教學程序與組織,教案編寫與表達更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