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版式設計由圖形,色彩,文字三大編排元素組成,圖文編排在海報設計中尤為重要,它是海報設計語言,設計風格的重要體現.
在平面海報設計的發展歷史上,隨著工業化的進步,特別是印刷產業的革新,出版業的繁榮,在工業發達的歐洲國家,特別是德國,和瑞士和法國出現了許多有代表性的平面設計大師,設計出了經典傳世佳作,并呈現出不同的設計風格和特點.
我們運用感性的對稱,均衡,方向,中心,空白,分割,韻律,點線面等編排設計原理或理性網格編排設計原理,對大師的作品進行系統分析研究,來感悟海報編排設計的規律.
【案例一】德國平面設計大師作品分析
早在15世紀的德國,得力于古藤堡在金屬活字印刷術上的發明與革新,人們已將文字與插圖混合排版并運用于印刷媒體,它不僅對德國的出版業是一個極大的促進,同時對工業化發達的歐洲及其出版業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出現了大批精通印刷術的平面設計家.
"青年風格"運動最重要的設計家彼得·貝倫斯是德國現代設計的鼻祖,被譽為"德國現代設計之父".貝倫斯在字體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將繁瑣的裝飾字體設計為"無飾線"字體,他為德國電氣公司所設計的海報運用簡潔無裝飾字體和幾何形體對稱的組合,通過視覺中心點狀漸變的光感,表現了德國工業化時代的企業特征(圖1).
主持人提示:
現代設計經歷半個多世紀的探索和實踐后,1919年沃爾特·格多佩斯在德國的魏瑪建立"國立包豪斯學院",強調技術與藝術的和諧統一,通過不斷完善形成了自己的體系.戰后的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包豪斯體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后來影響了整個歐洲,美國,日本和二十世紀的中國.
德國在二戰以后,涌現出了一大批對世界平面設計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設計師,貢特爾·基澤,皮埃爾·門德爾,格特·馮德利希,岡特·蘭博都是大師級的代表人物.
貢特爾·基澤是"歐洲視覺詩人"派代表人物,作品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與激揚的創造力,講究比例和尺寸,色彩和明暗的對比關系,具有超現實主義風格特征.《和平運動》海報(圖2)將文字嵌入圖形之中,強調方向的版式編排,使版式中的文字與圖形形成運動感.
皮埃爾·門德爾用理性的哲學思想處理圖形,表現主題.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劇院戲劇海報(圖3)以簡潔的圖形,文字,色彩來表現主題思想,以中軸線為依據,對稱的版式結構,給人莊嚴,穩重,典雅之感,在文字編排上增加了一定的不對稱因素,既莊重又活潑.黑色與高純度色彩的對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格特·馮德利希的海報設計幾乎全部由文字元素組成.這與他早年從事字體設計以及長期以來研究字體與版式的視覺語言分不開.他善于發現字母形式美的感染力,強調大與小,細與粗的強烈對比,在字母與版式的組合上尋找游戲般的快樂,他的海報充滿力量,主體明確,構圖嚴謹,成為我們今天學習和研究的典范.
1989年6月,在慕尼黑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廣告柱藝術雙年展》上, 來自29個國家的藝術家參加了這次展覽,馮德利希的設計方案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字母廣告柱》(圖4),內容上運用斯坦尼斯拉夫的格言設計,形式上用點,線,面的版式設計語言來表現.點,在他的版式中可以理解為一個字母或是一個字母的某個局部;線,可以理解為一行文字;面,可以理解為版式中表現的一組文字,一塊空白或是一個大的字母與文字的組合.產生設計元素的形狀,方向,大小,位置等諸多方面的變化,用字母,文字,點,線,面的抽象概念去設計整合版面,使版面產生簡潔,明快的時代風格.
格特·馮德利希在自由命題的海報設計中,常反映現實中發生的重大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1994反戰海報《永不再要》(圖5)運用三個"NEVER"文字組成一個殘缺的法國納粹黨徽,文字的編排所形成的視覺流程,通過版面運動的導向把觀者的視覺引向畫面的視覺中心,色彩純度,明度,肌理等視覺元素的強調與對比,更加突出了海報主體.
《國際平面設計展覽會》海報(圖6),通過字母與空白版面的深淺對比,把畫面縱向分割成多個層次,使二維的平面具有三度空間的效果,猶如運用西方繪畫的空氣透視法,將一幅風景畫分割成具有清晰的近景,柔和的中景和輕柔的遠景一般.版面的主次分明,清新明了,各層次間的對比強弱適度,自然組合成了同一視覺元素重復透迭的版面風格.
1969年設計的《閱讀 發現 感受》海報(圖7),將書作為主體圖形,圖形和文字延中軸線錯落有序的組合,同類設計元素在不同面積,不同位置的交替變化,使整個版式產生如音樂般節奏感和韻律感.
岡特·蘭博運用攝影,拼貼等技術,將元素打散重構.把現實的影像變成有著抽象意義的影像圖形.簡潔的文字編排,形成具有超強視覺沖擊力的平面設計作品.
《漂泊的荷蘭人》戲劇海報(圖8),圖形鷹與文字,背景,肌理等諸多元素在位置,重心,對比等方面的綜合應用,使版面分割的面積產生差異,但面積的重量感卻又相似,形成均衡畫面效果.
【案例二】瑞士平面大師作品分析
瑞士是二戰前后世界最重要的平面設計交流中心.涌現了許多重要的平面設計家,對國際主義風格的形成和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約瑟夫·米勒·布羅克曼是20世紀50年代瑞士國際主義平面設計的奠基人,德國的包豪斯學院解體以后,瑞士的設計師繼承了包豪斯的設計思想,發展出一種網格結構系統,在數理邏輯的基礎上將版面分割出一系列分界線和骨格點,在版面的結構中尋找圖片與文字的相互聯系以及圖形與文字的位置,使得平面設計版面簡明扼要,清晰明了,既有高度的視覺傳達功能,又有強烈的秩序感和時代感.
約瑟夫·米勒·布羅克曼的這張《蘇黎世音樂廳》音樂會海報(圖9),畫面被網格等分為三個垂直列,下端形成文字段落,圓形元素通過大小方向對比和有規則組合,使版面理性而有秩序感.
布魯諾·蒙高茲在版面設計時,對字型的差異很敏感,常根據不同的文字確定不同的版面形式,圖形文字與大面積的空白形成虛實對比,空白空間的大量使用,更好的突出了主體,使版面傳達出清晰,有力的信息.《Mayakouskikij》展覽海報(圖10).
尼古拉斯的作品運用網格將版面橫分為12 列,縱4列,在每個右側骨格點上編排文字,白色的文字和右側色條圖形的疏密關系形成動與靜的對比.(圖11)
【案例三】法國平面大師作品分析
法國的平面設計與其繪畫藝術一樣.充滿高度浪漫和激情,并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氣息,法國是新藝術運動的發源地,19世紀末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新藝術運動在法國嶄露頭角,歷時20余年,一反維多利亞矯揉造作的風格,為平面設計的新設計風格過渡期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影響了歐美數十個國家.
主持人提示:
20 世紀產生了許多對世界平面設計有重大影響的大師.被稱為"現代海報之父"的謝列特以及20世紀上半葉現代海報藝術的開拓先鋒讓·卡呂,杰勒德·帕里斯·克拉韋爾和卡山大.現代藝術運動從法國印象派開始,影響歐洲平面設計的設計觀念和表現方法,特別是形式風格上的影響.立體主義的形式,未來主義的思想觀念,達達主義的版面編排,其中現實主義對插圖和版面的影響最大.
杰勒德·帕里斯·克拉韋爾的作品設計核心是傳達的表現,他在每個項目設計前都會先分析要傳達的內容,把握傳達的信息核心,把所有的信息整合成最簡單的觀念,表現力求簡潔而強列,字體常常采用手繪方式,具有強烈的表現色彩,熱烈而奔放.人的眼睛在獲取信息的時候,眼睛的注意力會自覺或不自覺在版面四個角上的某個角作停留,片刻后會繼續往下一個角移動,"和平海報" (圖12)設計將手寫體的文字放入版面的四角,通過文字的方向形成視覺流程,圍繞在版面的四周,手繪的圖形增加了海報的感染力.是一種反主流,反傳統,否定性的形式特征.
讓·卡呂是現代海報藝術的開拓先鋒,以一種新的視覺表達法一掃平面設計界的沉悶狀態,受立體主義繪畫風格影響,采用簡單明了的結構,無裝飾字體,活潑的象征性圖形成為自己設計的要素,現代感強烈,畫面構圖簡潔有力.人的視覺對中心點很敏感,對版面中心的認知 也不例外,這里所探討就是版面米字形的中心點,很多設計師會將版面的重要信息元素放在其中,以突出重點,但這樣四平八穩風格的版面太多了,人們可能會產生視覺疲勞,使設計沒了新意.為了打破這種版式格局,設計師往往根據自己版式設計需求,制造一個中心區域,運用文字,色彩的導向作用,將主體圖形通過視覺程表現出來.《富士海報》(圖13)應用設計原理,使字母"O"與"ODEONR"排列組合,"ODEONR"文字的排列很有特點,方向感很強,視覺流程將人們的視覺引向了版面的趣味中心.
卡山大是上世紀最著名的海報設計家.將先鋒運動如立體主義的創作經驗帶入商業設計中.他用自己設計的字體來傳達海報的信息,采用當時流行的"裝飾藝術"風格和前衛藝術風格的特點,成為當時最流行的風格典范,影響今天的設計師,卡山大認為,一張海報必須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海報必須設計有觀賞性,二是很迅速的傳達視覺信息,三是吸引觀者視線,使之于海報產生聯系.1913年,卡大山所設計的橫渡大西洋的海上輪船海報是著名的裝飾藝術風格的平面設計杰作(圖14).將船的自然形態通過幾何圖形及裝飾手法加以提煉,使之成為簡潔明快的設計圖形.大小船煙冒出的黑煙將畫面有機的聯系到一起,感性和理性的沖突,中對齊的文字編排,使畫面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用象征性的圖形,突出主題,色彩鮮艷,構圖明快有強烈的時代特征.
主持人提示:
以上運用版面形式原理分析了德國,瑞士,法國大師的海報設計作品,實際上一幅好的設計作品同時融合了多個形式原理,它的既對立又統一共存于一個版面之中,在這里之所以將其分解分析,是為了幫助同學們清晰的理解和學習原理,在設計實踐中掌握運用和原理.
參考文獻:
王受之著,《世界平面設計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9
馮德利希著,《從纖細到特粗》,云南出版社,2001.7
朱國勤 倪偉 王文霞 編著,《編排設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1
童慧明 李雨婷 編著,《100年100位平面設計師》,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9
《藝術與設計》總第0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