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曉華工作室認為一個城市精神的內涵至少應該包括三個方面:
城市經營系列:關于塑造千年莞邑、IT新都城市精神的思考
背景: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個國家需要擁有偉大的民族精神,同樣,一個城市也需要一種全體市民認同的精神,才可能在經濟與社會發展、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展示出強勁的力量。目前,國內許多城市如上海、深圳、青島大連等紛紛提出要塑造自己的城市精神,這是中國領先城市在更高層次上展開競爭的一種新的態勢。
東莞作為嶺南名城,近年來,東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制造業名城、生態綠城、文化新城”的戰略構想,不僅重視經濟建設,更把文化建設放在一個非常顯著位置,當作一項長期的重點工作來抓,東莞先后獲得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綠化模范城市”、“雙擁模范城”成果,正努力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蘭曉華認為東莞面臨城市化發展的新的機遇和挑戰,大力培育和塑造東莞城市精神,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大提出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實際舉措,也是提升綜合競爭實力,再造發展優勢的現實要求。
一、什么是一個城市的精神
西方著名學者賓格勒認為:“城市精神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城市精神是一個城市在向世界展示她的人文與自然風貌的同時,展現出來的獨特的、內在的風韻,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它應該是這個城市中各個群體的一種主體風貌。城市精神應該是多元的、豐富的、精彩的,它所表現的不僅僅是這個城市現在的精神風貌,還將充分體現這個城市的底蘊和未來圖景。”
城市精神的背景是文化,城市精神應該說也是一種文化符號,體現著這個城市的個性,哪怕是些微的個性。而文化又應該是一種有凝聚力的東西,如果這個城市沒有文化凝聚力,個人的精神狀態、精神寄托與這個城市關系不大,就說明這個城市沒有城市精神,只有功利主義的交換。
城市精神也是一種城市文明。其形態一方面是靜態的,表現為城市的天質,城市的形象,城市的環境,城市的品位;另一方面又是動態的,它表現為在大街小巷流動的市民的精神風貌、精神狀態、精神底氣和精神力量,它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一種象征,現代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就是通過市民的日常生活日常工作來展示的。
城市精神還是一種社會資源和競爭力。它體現在城市的政治安定,政策連續,經濟安全,社會誠信,治安秩序上;體現在政府形象,辦事效率,司法公正,執法力度,廉潔程度上;體現在市民的交往操守,價值取向,勞動態度,創新意識,契約精神,兼容心理等。
蘭曉華工作室的觀點是一個城市精神的形成顯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同時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與時俱進。城市精神不僅要蘊含本土氣質,具有歷史韻致,還要呈現具有人類社會普遍精神價值的成果。因此,城市精神的提出要擺脫行政指令的色彩和政治口號的局限,要貼近市民,便于實踐,得到認同,有普遍意義,與個人利益相關,有社會推力,起到能動作用,這樣的城市精神才能與市民的觀念意識、人文理想、心理傾向、生活素質等潛在的精神取向相融合,構成城市精神的底色和基調,形成良好的社會精神氛圍。
一般而言,城市精神表明人在城市空間范圍內的思想、信仰與追求。可以說,城市精神是城市的歷史文化、建筑風格、形態格局,以及市民的價值觀念、思想情操和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城市精神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精神文化與文明的結晶。
二、蘭曉華工作室認為一個城市精神的內涵至少應該包括三個方面:
1、城市精神應是城市所追求的一種境界,這種追求不一定是經濟增長這種直接的目標,而是準確概括出被實踐證明對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推進作用的因素。一些日本學者認為,東京的城市精神可以用“干練、優雅、合作”來表達。日本東京從戰后的廢墟中快速振興起來,這與其國民性講究效率、干事快捷,強調紀律,并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中能營造出一種秩序感是分不開的。同樣,日本在戰后的快速振興與其強調合作精神(勞資合作、企業合作、政企合作等)是密切聯系的。
2、城市精神是城市特色的鮮明體現。如果說城市精神是一個城市的品牌的內涵,那么這一品牌就包含著一種特色。品牌總是炫耀著它的差異性,差異越大,品牌效應就越強烈。而城市精神也應該表現出區別與其他城市的鮮明特色。法國巴黎的城市精神就是要成為世界時尚之都,浪漫之都,服飾之都,文化之都,及歐洲經濟之都。這么直截了當的表達,不但向世界坦誠自己的城市特色及其追求,而且也在這種城市精神中洋溢著巴黎、乃至整個法國的一種浪漫個性的特色。
3、城市精神是城市燦爛歷史遺產的煥發。蘭曉華工作室認為東莞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城市精神應是把市民素質引人一個充分發揮的空間中,用城市精神來引領、約束、激勵市民的行為規范,并把市民素質引領到促進城市現代化發展的作用軌道中。正如一個女孩穿著得體會顯得很優雅,美容化妝以后也會顯得很漂亮,但這只是一種外在的美,或者說是顯性的精神,我們常說這個女孩氣質很高雅,這個高雅二字則是指的精神,實質是她的文化、品格、態度等各方面素養的表現。城市可以在短期內建很多的高樓大廈,但城市精神卻需要文化的長期積淀才能形成。觀察城市精神需要由表及里、由外而內地去感悟,需要透過法律的、世俗的、商業的文化去品味。
三、關于“東莞城市精神”大討論的文化意義
1、“城市精神”討論,是東莞進行文化反思的新起點。一個城市自覺地對自己的精神進行探討,標志著這個城市對歷史和未來進入了文化的反思。反思的主體表現出強烈的愿望,想從精神上弄明白:“我是誰”。在許多外地人看來,東莞市民是一個低調務實又充滿自豪、“誰都說俺家鄉好”的群體。蘭曉華認為這種心理狀況,從積極的方面理解,東莞人熱愛家鄉的情感溢于言表;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東莞人或多或少地存在著盲目樂觀、喜夸、排外的心理因素。目前蘭曉華工作室協助東莞提出廣泛深入地討論東莞精神,表明改革開放的進程正在改變著東莞人的觀念。反思是自覺地對自己思維方式的思考。從物質到精神、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思考客觀對象到思考思維方式,這種變化就具有了濃厚的文化反思品格。討論、探究、思索城市精神過程,更是對過去思維方式、思想模式的揚棄和整合,是東莞人進行文化反思的新起點。
2、“城市精神”討論,是對城市文化價值的新認識。城市知名度基礎的東西是文化。幾乎所有著名城市都有自己深厚的文化積淀,而正是這些文化特征,使城市千姿百態、名揚四海。基于此,蘭曉華工作室經常接到一些城市“地方首長”來電咨詢城市經營的種種疑問。杭州市提出“國以人興、城以文名”;廣州市提出城市競爭“以文化論輸贏”。 “城市精神”,從本質上講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這張名片鐫刻著這個城市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淵源。東莞的城市精神討論,已經引起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民間團體和社會各階層廣泛的關注和參與。這反映出東莞市對城市文化價值有了新的認識。這必將對東莞的文化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3、“城市精神”討論,是對經濟、政治、文化相互關系的新定位。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大致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一是文化為政治服務之“工具論”的階段;二是文化經濟服務,“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階段;三是文化作為旗幟,具有獨立品格,與經濟、政治協調發展的階段。新時期改革開放,宣告第一階段結束。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文化服務于經濟建設的觀念,至今還有很大的市場。隨著現代化建設的深入,經濟發達地區敏感地重新認識了文化與經濟的關系。東莞市進行“城市精神”討論,這個活動本身就是一個融經濟、政治、自然、社會于一體,從中進行文化提煉的過程。目前政府已經意識到了文化“基因”決定經濟發展的“深層原因”和“極大推動”作用;已經對經濟、政治、文化的關系作了新定位。
四、塑造“東莞城市精神”的四點建議
塑造現代東莞城市精神,以加速東莞現代化的進程?通過蘭曉華工作室專家顧問團診斷東莞,蘭曉華工作室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培育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培養城市人文精神既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和工作載體。它能使東莞的城市“形態”、文化“神態”、市民“心態”內外和諧,使東莞的經濟實力、城市活力、文化魅力剛柔相濟,在世人面前完整地展現出國際制造業名城的嶄新風貌。鞏固教育強市的成果,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打造“學在東莞”品牌。扎實開展學習型城市創建活動,培養群眾終身學習的習慣和開拓創新的思維能力。改革、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管好用好文化設施,鼓勵文學和藝術創作,打造文化精品,推進文化新城建設。加快“圖書館之城、博物館之城、廣場文化之城”建設,打造特色文化。發展群眾體育,完善體育設施,構建便民利民的體育服務體系。鞏固“籃球城市”等品牌,展現“體育之鄉”的風采。開展東莞城市精神討論活動,征集和宣傳城市精神主題詞,弘揚以“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團結務實、勤勞奉獻”為內涵,富有東莞人文特色的東莞城市精神。東莞就一定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科教興市戰略和構建和諧社會,弘揚與實踐東莞城市精神,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實現網絡化覆蓋,社會化分工,主體化推進,個性化發展,滿足新需要,解決新矛盾,在不斷完美城市設施、美化城市形態的同時,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味,不斷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二)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實施“一個中心、多個支點”的發展思路,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繼續推進“整山、治水、修路、建城”工作,重點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繼續鞏固和擴大“四清理”成果,全面改善城市環境。強化城市管理,提供充裕的城市公共產品和完善的公共服務。鞏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綠化模范城市”、“雙擁模范城”成果,努力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東莞作為一個國際制造業名城,正在不停的對城市的硬環境建設加大建設力度,東莞的環境就前幾年來說有了質的飛躍,綠地越來越多,天空越來越藍,河水越來越清。然而,在環境越來越好的同時我們也開始對軟環境建設的重視,如今的東莞正努力塑造城市精神,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于東莞這樣一座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城市,需要具有大氣開放的人文品格,以開闊的心態審視社會走向,以開放的胸懷面對世界潮流。只有這樣,東莞才會真正成為知名內涵都市。
(三)塑造東莞城市精神蘭曉華工作室認為要把握四個特點:
1、城市精神作為一個城市的“名片”,應當把這個城市的特點反映出來,讓人感覺這符合東莞特征,而不是其它地方的特征。東莞具有濱海、沿江、依山的自然景觀優勢,全市擁有的森林和水資源特別豐富。并且獲得了國家衛生城市,雙擁模范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10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等榮譽,還正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2、城市歷史的總結性。我們面對的現實,是歷史演進的身影;城市的現狀,凝聚著過去的結晶。缺乏歷史積淀城市精神,是蒼白膚淺的。城市歷史的總結,主要是用“人杰物名”來概括的。“人杰”主要是從兩個方面講,一方面,杰出的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東莞在中國近代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建設了美麗的家園,在不同時期為國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另一方面,歷史上東莞曾聚集了大量杰出人物,袁崇煥、林則徐、王作堯、蔣光鼐…….東莞還是嶺南畫派的發祥地。也正是因為杰出人物為東莞孕育積淀的文化精神底蘊和杰出人民的努力,創造了東莞的“物名”,如東莞目前有國家免檢產等產品。
3、城市未來的導向性。我們討論和提煉城市精神,其宗旨不僅是總結歷史、滿足現實,更重要的是面向未來。這種未來性,一方面,是指我們的城市精神應該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能在歲月的淘洗中愈來顯示出光彩。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城市精神應該具有導向性。讓生活在東莞這個城市中的人們,想起城市精神,就想到城市的未來;想起城市精神,就充滿自豪和希望;想起城市精神,就想起作為城市市民的使命和職責。
4、表達的扼要性與內涵的豐富性。城市精神,從廣告傳播學的角度講,好的廣告語要求簡單、朗朗上口,展示東莞獨特賣點,展現城市品牌的個性魅力; 從另一種意義上講,應成為凝聚和鼓舞城市市民的“口頭禪”。語言表達應該簡明扼要,市民“張口就來”;外地來客“一聽就懂”。長篇大論,不便于普及;冗雜聱繞,不喜聞樂見。因此,口語化和扼要性是不可少的。語言表達簡明扼要,內涵卻要豐富。
(四)構建和諧東莞,建設公平、有序的市場發展環境,建設平安東莞,保護弱勢群體利益,培育新型“公民道德社會”,實施“平安東莞”工程,加大再就業力度,搞好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營造安居樂業的良好社會環境。打造“信用東莞”建立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引導公民參與、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廣泛開展“建誠信社會,做誠信公民”教育實踐活動,東莞傳統的城市精神與現代城市發展要求的契合,是一筆寶貴財富,需要我們珍惜愛護,繼續發揚光大。東莞要增強城市的競爭實力,要提升城市的外在形象,要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就要高揚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吸引、容納來自全國乃至世界的優秀人才,吸引、容納來自全國乃至世界的資本和產業,共同為城市的發展貢獻力量。要善于學習和交流,使東莞成為一個能夠吸引、容納、交流、整合多種文化的城市。要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文化傳統,使之充分體現出時代精神,同時要充分吸收世界優秀的文化成果,使之融入東莞市民的文化品格中,豐富和發展東莞的城市精神。
總之,蘭曉華工作室認為東莞城市精神生長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全力打造東莞城市精神的生長點,并賦予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東莞特點,使東莞的城市精神讓世界矚目,讓世人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