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廣告投放方案
市場調查作為作為廣告投放前的基本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必須面面俱到。就像我們上面說的,投放媒體要調查、光有消費者心態還不行,你還得看看他們的腰包有多少又能消費多少他們的年齡如何?只有這些明確的時候才能進行產品的定價啊。我們認為一個好的廣告方案的出臺最基本的調研應該包括如下內容:
1、公司自身定位 2、公司產品定位 3、目標客戶群 4、目標客戶群的心理特征 5、目標客戶群的年齡 6、目標客戶群的收入和支出 7、市場狀況 8、競爭產品的優勢與不足(用來尋找機會) 9、投放媒體綜合調研
中期廣告投放
1、 廣告前:確立宣傳重點,宣傳對象,對宣傳費用、宣傳目的、宣傳效果、宣傳區域做出大體評估。
作為策劃者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你必須將你的每一點說的很清楚很詳細,畢竟看的人才是你的客戶,那就必須將客戶關心的內容詳細的列出來。比如宣傳費用是多少,詳細的開支情況?宣傳效果會達到什么樣的程度,一定要做個預估,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知道廣告投放的效果,廣告投資商就更不會知道也不敢投放了,這樣會給客戶留下公司為做廣告而廣告了。
2、電視廣告投放方案:在設計和文案中突出企業文化、強化商品特性。
(1)認知過程:這一環節的定位非常重要,是確立公司給消費者第一印象的重要過程,因此,在這一環節里,要著重突出企業文化,確立公司專有圖標與宣傳語,要求具有親和力且醒目。
(2)了解過程:公司簡介、產品介紹、產品分析,讓消費者慢慢熟悉。
(3)信服過程:根據受眾人群有針對性的推出主要宣傳商品,介紹其優點、性價比,從而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行動。
在廣告的設計過程當中,需要注意幾件事情,你是誰?你要產品是什么?有什么樣的功效?消費者買了有什么樣的好處?也就是把握的重點應該為:簡單、直接、高效。
所謂簡單,就是整個畫面看起來非常清爽,當然也要看你的消費者的心理特征;
直接:明確的告訴你的受眾群體,你要干什么。
高效:只有將前兩步都做到,才能實現完美的第三步。
現階段,廣告公司靠什么盈利,很多企業進行了電視廣告宣傳。但很多企業投放以后,并沒有達到期望中的電視廣告投放方案效果。“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浪費了一半,但是卻不知道哪一半浪費了”,這是廣告主經常嘮叨的一句話。
其實廣告主在電視廣告投放上存在很多誤區,如果避免這些誤區,將會盡可能減少浪費,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率。
第一,只選擇中央臺或地方臺電視廣告投放方案
很多企業只選擇中央臺或地方臺進行廣告投放。筆者接觸了很多企業,只選擇中央臺發布廣告,就以為全國人民都可以看到,殊不知中央臺在南方很多地方收視率是很低的,這時就需要其他地方電視臺(湖南衛視、鳳凰衛視等)配合;其次,中央臺在傳播范圍確實比其他電視臺要廣,但在深度上不如地方衛視;第三,有些企業選擇了中央7套等收視率特別低的頻道,雖然價格很便宜,但幾乎沒什么效果,投資回報率微乎其微。
還有一些企業全國市場,但只選擇地方電視臺進行投放。雖然價格比央視低很多,但給消費者的感覺是地方品牌;其次,很多地方衛視的形象很差,沒有進行頻道包裝,充斥著化肥、農藥、醫療等廣告,缺乏可信度,產生不了品牌背書的效果。
盡管很多地方衛視準確定位,成功改版,比如安徽衛視(電視劇頻道),湖南衛視(娛樂頻道),也吸引了特定的廣告主,但在覆蓋率、收視率以及影響力上遠不如中央臺,所以企業在投放之前要很好地評估,根據傳播預算,綜合協調使用中央臺和地方臺。
第二,只選擇收視率高的欄目或時段
收視率高代表收看人數多,品牌被消費者認知的幾率就高。這里面有幾大問題:
1、 收視率高,價格肯定貴,這就需要考慮投資回報率,投放100元,得到20元的回報,如果投放50元,就得到15元的回報,你會選擇哪個?所以有時候收視率一般的欄目,得到的回報不一定低。
2、 每年11月18日,央視都要舉辦廣告資源招標會,吸引了眾多企業攜帶巨額資金參加,黃金時段的資源的稀缺性、高收視率,有著很高的傳播價值。但招標的價格已經遠遠超出它的價值,企業在決定參加招標之前應認真考慮。
3、一顆松,一窩蜂。新創的欄目,廣告不多,隨著收視率的提高,企業就扎堆地上!觀眾沒有耐心看完全部廣告的,會用這段時間去干別的事,即使坐在電視前,也在交談、吃東西,“身在曹營心在漢”,效果可想而知!自從安踏投放中央5套以來,晉江幾十個運動鞋品牌沒有創新,采取安踏的“明星代言+中央5套”的策略,干擾度高,注意力被高度分散,投資回報率低!
4、收視率高不代表有效到達率高!收視率講得是收看的人數,而到達率講得是廣告到達企業的目標受眾的人數。打個比方,《同一首歌》收視率很高,如果三一重工在這欄目投放,有效到達率就比較低!
白天和深夜等時段由于收視率低,通常企業不愿選擇。現在,有很多廣告公司專門做套播,所謂套播就是將垃圾時段組合起來,打包銷售給企業,由于暴光頻次多,價格便宜,受到很多企業的青睞!橡果國際就把各家電視臺的垃圾時段整合起來,播放各種專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只在意數據
千人成本、每收視點成本、總收視點、占有率等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媒體的價值,但這些只是量的考察,更要注重媒體質的考察 ,比如媒體的形象,企業的受眾與欄目受眾的吻合,欄目的美譽度、忠誠度,欄目在受眾中的影響力等。
《經濟半小時》相比較《經濟與法》,收視率并不高,但廣告收入要遠遠高于《經濟與法》,主要原因是《經濟半小時》的受眾層次高,忠誠度高,欄目的影響力大。
第四,只在銷售旺季進行投放
很多企業只有在銷售旺季進行廣告投放,淡季就完全停止。殊不知,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形成是長期形成的,要持續的向他傳達企業和品牌的信息!即使是淡季,也不要停止宣傳,這樣可以占據媒體貨架和消費者的心智資源,更好的削弱競品的實力。
這點上,寶潔做的很有代表性!寶潔從未停止過廣告宣傳,旺季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暴光頻率,淡季則減少投放,但不停止,只是減少頻率而已,始終在消費者面前露臉,不至于讓消費者產生陌生感,加大消費者對其的印象!這就象談戀愛,男朋友送女朋友三朵玫瑰花,是一次全給她效果好了,還是早上一朵、中午一朵,晚上一朵效果好了?
第五,投放一段時間感覺沒有效果,就停止廣告,如內衣廣告
前段時間,筆者接觸一家電企業,花了600萬投放中央臺三個月,對銷售沒有提升的電視廣告投放方案, 就停止了電視廣告宣傳! 廣告要長期,持續的投入,才能產生效果,消費者做出購買決定不是短時間的,接觸—注意—引起—理解—獲得—態度改變—記憶—行動,消費者采取下一步的行動都需要廣告不斷的提醒。